二战以后,“反战”作为日本文艺界的一股重要思潮,在新兴的动漫行业也逐渐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然而,由于外部条件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反战题材的动漫作品始终未能跻身该行业的主流文化,它们往往被视作“异端”,需要背负国内舆论的强大压力、甚至是封禁。但正是这样一群直面历史且敢于批判的创作者,让我们感受到了良知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懂得和平之可贵。
可以说,无论是从剧情张力,还是从现实意义上,大部分反战题材的动漫作品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具有相当的批判力度。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作品,看看反战思想在动漫中是如何体现的吧~
◆漫画:一代漫画巨匠的反思与批判◆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反战”的概念在文艺创作中依广义和狭义的区分而有所不同:广义上的“反战”指的是在不限任何历史框架与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反对战争的理念,大致等同于“和平主义”,这在日本动漫中有不少案例,如《机动战士高达0080》、《太阳之牙达格拉姆》、《金星战记》、以及《战争童话集》等等。
《机动战士高达0080》狭义上的“反战”主要针对某个特定的战争,在作品中包含比较直接的现实参照或隐喻。再结合日本国情及当前的世界局势,说的无疑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了。我们将要讨论到的这些动漫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言归正传,二战结束以后,长年处于停滞状态的日本漫画界开始焕发生机,并于20世纪70年代进入全盛阶段。而随着日本国内时局的新变化以及右翼势力的兴起,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担心日本人正在忘却历史教训,中泽启治就是其中的代表。1973年,由他根据亲身经历创作的《赤足小子》正式出版,以男主中冈源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当年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后的荒凉景象。
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已经忘记了原子弹有多可怕。当时经历过那件事的人大多已经不在了。再过十年,等我也不在了,还有谁会记得?
作为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中泽启治在那场灾难中失去了父亲和兄妹,他深知战争的罪恶给人民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为了揭示战争的恐怖,也为了唤醒日本民众对历史的警惕,中泽将这段血与泪的回忆融入进《赤足小子》中,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该作将原子弹爆炸后的情景予以细致的展现,同时又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当时的日本政府,对日军的所作所为予以无情的揭露,对侵略战争也提出了强烈的谴责。该作于1983年被改编成动画电影,并一度面临封杀危机;时至今日,它也不失为日本反战题材的经典之作。
《赤足小子》动画版而说到反战,就不得不提到这一位开启日本漫画新时代的领军人物——手冢治虫。二战期间,年仅16岁的手冢被迫派入军需工厂担任劳动员,双手因细菌感染差点坏死,这给手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战争创伤。晚年的手冢走上了反战之路,创作出《纹纹山的蛇精》、《蜘蛛女》等一些短篇名作,而被公认为其反战思想的高峰,就是这部1983年连载于《周刊文春》的《三个阿道夫》。
《三个阿道夫》以日本记者峠草平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三个名字中都带有“阿道夫”的人置身于纳粹时代的人生轨迹,这三人分别是德日混血的纳粹外交官阿道夫·考夫曼、隐居日本的犹太人阿道夫·卡密尔、以及被怀疑有犹太血统的纳粹领袖阿道夫·希特勒。该作以宏大的历史背景为依托,围绕着国家和民族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也揭示了战争背后人性的崩坏与沦落。对于二战期间日本社会的种种问题及军国主义的种种暴行,手冢治虫毫不隐瞒;高压、野蛮、狂热、屠杀,作者以最平实的记录方式对那个时代的一切进行了最激烈的讽刺和批判,并引发人们对于和平与正义的思考。
与手冢治虫同为日本漫画领军人物的藤子·F·不二雄也是一位具有强烈反战思维的漫画家,其代表作《哆啦A梦》就多次涉及对于战争的批判以及历史的反思。最令人称道的莫过于在《大象和叔叔》篇中,大雄和哆啦A梦穿越回二战结束之前,在拯救人们无暇照顾的大象的过程中,面对着奉行军国主义的日军,笑着说出“日本战败了”的话。这一幕在2017年播出的特别篇中由微笑改为欢呼雀跃着说,更加突出了对于军国主义的讽刺;动画制作组继承了藤子的历史观,顶住了巨大压力,向日本民众传递战争的无良与丑恶。
青年漫画的代表人物村上纪香以其审慎、严谨的创作态度而著称,1991年他在《BIG COMIC ORINGINAL》上开始连载以二战时的亚洲为背景的长篇漫画《龙-RON-》,讲述了主角押小路龙为守护“黄龙之壁”而展开的长达五十年的传奇人生。该作在设定上虽然存在一些虚构成分,却涉及了大量真实的历史事件,这其中就包括伪满洲国、731部队以及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并以中立的眼光看待这一时期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各种政治势力。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小到平民百姓,大到军队高层,并表达了对于战争的痛恨及对军国主义的批判。
凭借着《猫眼三姐妹》、《城市猎人》等作品跻身日本一线漫画家的北条司于1995年发表了一篇名为《少年们的夏天~珍妮的乐章~》的短篇漫画,讲述了二战末期从强制劳动教育中脱身的隆一行人与落难的美国士兵丹尼特·杰克相遇,并在前往东京的路途中结下深厚情谊的故事。该作以美国对日本东京的大轰炸为背景,表达了战争对于人性的摧残,揭露了当时日本国内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日本知名猎奇漫画家驾笼真太郎于1999年推出了一部名为《闪耀吧!大东亚共荣圈》的漫画单行本,讲述了二战期间日本通过外太空陨石掌握了生物巨大化技术、并将之投放至女性身上的故事。该作通过荒诞不羁的想象与夸张重口的画面辛辣地讽刺了日本军国主义,揭示了战争的罪恶本质。然而,作品中对于女性的物化也引发了不少人的非议。
进入新世纪,伴随着老一辈漫画人的相继离世,以及日本国内文化导向的变化,反战题材漫画的创作力度有所下降,但仍不乏具有一定深度的作品出现,如由集英社骨干成员本宫宏志于2002年推出的漫画《国家燃烧》。该作从一名日本青年军官的视角,讲述了其在二战期间跟随军队的所见所闻,表达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强烈批判,试图告诫年轻人所要背负的历史责任。本宫在作品中如实还原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包括南京大屠杀,他在封面页这样写道: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日本军攻陷中国国民政府,在这个作战的几天里,在南京发生了一起人类不能够忘记、对日军来说极其愚蠢的事件,也就是“南京大屠杀”。
《国家燃烧》因其对历史真实极具感染力的描绘,一时间成为年轻人中间的话题之作,也受到了日本右翼势力的抨击,最后在各方压力下只得草草收尾。但本宫为了揭示历史真实所做出的努力,已经让日本的一部分年轻人开始探求当年那场战争的真相。
2016年,由新人漫画家きゅっきゅぽん创作的《星间大桥》在小学馆的《ゲッサン》开启连载,作品以二战前后的上海为舞台,讲述了来自长崎的日本女孩小春移居上海后和中国男孩刘星相遇、由此引发的一段有关羁绊和友爱的故事。该作将两个孩童的人生轨迹置于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破坏和痛苦,表达了对于和平和友好的渴望,也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作品第一话的封面这样写道:
我爱的祖国,将他的国家给烧毁了。
值得一提的是,きゅっきゅぽん几乎是从零开始学习相关历史,却切实且细致地还原了近代上海的市容市貌以及上海各阶层的人情冷暖。据其本人的描述,该作的故事就来源于她的奶奶童年时期在上海的真实经历。这种严谨务实的创作态度,让这部作品得到了《朝日新闻》等媒体的高度评价。
◆动画:以吉卜力为中心的创作之路◆
日本反战动画的起步要稍晚于反战漫画,早期的一些动画作品多以架空世界为舞台表达对战争的批判,如上文提到的《机动战士高达0080》等等,尚未直接触及或指代现实的战争背景。随着以吉卜力为代表的一批动画创作者开始回溯历史、反映真实,日本的反战动画才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天空之城》而说起吉卜力,就不得不提到吉卜力的创立者之一——宫崎骏。他不仅是一位世界级的动画人,更是日本国内始终活跃于反战第一线的杰出代表,被不少人赞誉为“用动画丈量良知的高度”。二战时期,年幼的宫崎骏虽然过着相对优越的生活,却从家族长辈的口中得知了不少丑闻,如生产伪劣产品、欺诈贿赂、投机倒把等等;此外,他也见证了底层百姓在战争状态下风雨飘摇的悲惨境遇。这些都给宫崎骏留下了极大的震撼,而战后右翼势力的兴起,也加剧了宫崎骏的不满情绪,使其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右翼的对立面、成为一名旗帜鲜明的反战斗士。
自《风之谷》问世以来,宫崎骏就在其执导的多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战争的痛恨以及和平的渴望,并指出一切战争的源头皆来自人类日益膨胀的野心。无论是《风之谷》中因为人类兵器而带来的文明毁灭,还是《天空之城》中野心家罗穆斯卡的自食恶果,还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王国战争所带来的破坏,都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争的丑恶与报应。其中于1992年上映的《红猪》以及于2013年上映的《起风了》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宫崎骏反战思想的两部动画。
《哈尔的移动城堡》《红猪》改编自宫崎骏的漫画作品《飞行艇时代》,讲述了前意大利空军飞行员波鲁克变身为猪,打击劫匪、坚持斗争、自由翱翔的故事。宫崎骏在该作中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法西斯主义,一战期间波鲁克目睹了战友死去,开始反思战争的本质,当意识到法西斯的不断崛起后,毅然选择离开部队,宁愿成为一头猪也要按自己的意志飞翔。从某种意义上,该作象征着宫崎骏本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一方面暗含着作者对于侵略战争的批判以及人性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寄寓了作者向往自由和平的人文情怀,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起风了》是根据堀辰雄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以日本航空之父堀越二郎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一部动画电影,讲述了零式战机的开发者堀越二郎在二战前后的传奇人生。影片传递出一种安静的反战气息,主人公堀越二郎将全部的青春与精力投入到了零式战机中,为此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爱人,换来的却是战场上空零式机群悉数化为灰烬、一去不复返。宫崎骏在该作中试图通过个人理想的异化来表达战争的罪恶,正如影片中卡普罗尼的一句台词:“飞机并非为战争的道具。”
由于影片中所体现的反战思想及本人的反战言论,宫崎骏被不少日本人打上了“叛国者”的标签;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对历史真实的探寻。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讲话,敦促日本政府承认日本曾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并强调修改宪法是逆时代潮流,发动侵略战争的行为绝不能被遗忘。此举赢得了东亚、东南亚等战争受害国民众的一致赞誉。
然而,说起吉卜力的反战动画,很多人想到的并不是宫崎骏,而是这部由高畑勋执导、于1998年在日本上映的《萤火虫之墓》。该作由野坂昭和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在空袭中失去母亲的清太和节子在外漂泊、艰难度日,最后逐渐走向死亡的故事。影片试图站在平民的立场去思考战争,展现战争给日本民众带来的灾难,进而表达对和平的诉求。
影片在上映之后随即引发了广泛的热议,有人认为该作用平实的表现手法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对当时日本社会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定谴责,感动且发人深省;而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一部对战争的反思并不全面的作品,只突出了日本民众所遭受的苦难,却忽视了战争的起因和本质,难以引发受害国观众的同情心。
在吉卜力之外,谈及日本的反战动画,还必须要提到一位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动画人——大友克洋。1995年,经其执导的动画短片《回忆三部曲》在日本上映,共包含《她的回忆》、《最臭兵器》和《大炮之街》三个部分,其中以《大炮之街》的批判色彩最为浓厚。该作以“大炮之街”为舞台,描述了生活在“炮击”状态下的一户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白天儿子去学习炮兵理论,父亲上班开炮,母亲到工厂****,媒体则整日报导着“炮击”的战果,然而没有人清楚他们是为了什么而战争。大友克洋在该作中将日本军国主义予以极端化的呈现,对战争的丑恶与军国主义的本质进行了犀利的讽刺。
2005年,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动画电影《玻璃兔》在日本上映,讲述了生活在东京的敏子在二战结束前后的所见所闻。同《萤火虫之墓》相比,该作在反思的力度上更进一步,一方面展现了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创伤,另一方面也对战争的发动者予以谴责,进而表达了和平的来之不易。
2014年,由西久保瑞穗执导、Production I.G的动画电影《乔瓦尼之岛》在日本上映,以二战后的北方四岛为背景讲述了日本男孩淳平、宽太与俄国女孩塔尼亚之间相识相交的故事。影片没有过分地渲染战争给民众带来的不幸,而更侧重于展现小人物置身于大时代的无奈感,进而表达对和平的追求。
2016年,根据河野史代创作的漫画《夕岚之街 樱之国》改编的电影《在这世界的角落》在日本上映,以二战期间的吴市和广岛为舞台,讲述了女主北条铃在苦难中积极面对生活的故事。影片以平铺直叙的时间叙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战争中坚强的生活态度。然而,与《萤火虫之墓》类似,有不少人指出该作并没有对战争做出真正的反思,日本导演荒井晴彦表示:“《在这世界的角落》还是那套‘战争=被害电影’,不提及平民在战争中的责任,这是错误的。”
日本反战动漫历经数十年的发展,由一批资历较深、地位较高的动漫创作者领衔,尽管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依旧执着顽强地存在着,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反响。这其中的有些作品虽然褒贬不一,但都表达了创作者对战争的排斥以及对和平的诉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存在着一些我们值得学习和思考的地方。战争之痛,不容忘却;和平之光,永不磨灭。最后,向每一位敢于追求真理的勇士致敬,也向每一位为和平奋斗终身的战士致敬!
ps.“反战”是小编很早之前就想涉及的一个主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到今天才最终定稿。小编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力图做到全面、完整,同时也排除了一些价值取向不明或不以反战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希望能更切真实地描述反战动漫的前世今生。本文尽量以中立的眼光去客观地评判每一部作品,不涉及任何主观倾向。本来还想引入一些西方的反战动漫的,囿于时间和篇幅就没有提到了,以后有机会再与诸位分享。
【相关文章】
本文地址:http://www.yesbaike.com/view/144450.html
声明:本文信息为网友自行发布旨在分享与大家阅读学习,文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本站无关,如对文中内容有异议请联系处理。